岗稔根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游记寻梦范堂沟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能吃醋么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0813/5620624.html

文/李清喜

翠绿的密南具茨山,有一片蕴藏着古老深厚的黄帝文化、岐黄文化的胜地——范堂沟村。隶属苟堂镇的范堂沟村位于新密市东南部,距市区27公里,处于新密、新郑、禹州三个县级市交界处,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,户,人,地域面积4.8平方公里,耕地亩(其中林果基地达亩)。这里风景秀丽,草木茂盛、林海翻波,“天然氧吧”,得天独厚,是一个赏景游览的美去处、好地方!

范堂沟景之美,在山奇、在湖绿,更在古老的遗迹。

延伸到范堂沟村的具茨山,巍巍如屏障,长长若手臂,将此处秀丽的古迹拥抱在怀中。春夏满山翠绿,径幽而香远;秋冬草木郁郁,天高湖水清。无论何时拾级登山,探古洞,访亭阁,都情悦神爽。古老的黄帝、歧伯遗址就隐藏于这绵绵的苍山中,恰如淑女半遮琵琶,娇羞迷人。

这里的岐黄湖(玉女湖),宛如一块翠绿水晶镜,反射着四周茂密的树林与草丛。若到夏日,绿得还有点刺眼。微风拂动,涟漪荡起,碧波闪闪,如锦如缎。在古木的荫护和水波的荡漾中,岐黄湖分明就是一道靓丽典雅的景观。

然而,最美妙的还是祖先留在这里的古代文化遗迹。且不说轩辕寨、大鸿山、鸡嘴山、莽隐洞、刘秀泉、擂鼓台、避暑洞、梳妆台、放歌台、牡丹崖、摘星楼、鏊子岭、金钟禅寺等遗址景点,单讲那石牛(楼)山、轩辕黄帝讲武楼、广成子水帘洞、黄帝拴马橛、玉女洗浴池、岐黄芍药园、大隗山七崮堆等景区的奇闻,就有无限的奥妙和乐趣,听了让人如坐春风,看了让人如醉如痴。

一是石牛(楼)山。

传说黄帝时期,其心爱女儿的梳妆楼曾在此山建立,神医歧伯亦常来此采药,曾赐名此山曰“石楼山”。后来,又传说明代朝廷朱元璋少年家境贫穷,为了生计流浪到具茨山延伸分支的石楼山,给山下牧主周员外家放牛。有一天,元璋放牛时与几个牧童,把一头小牛杀掉烧吃后,把牛皮牛骨头塞进石窟窿里,故意将牛尾巴露在外边。元璋回去谎告牧主周员外:“有头牛钻进石洞里了,俺们拉不出来”。牧主到山上果真发现有条牛尾巴露在石窟窿外,就让大伙拉住尾巴向外拽,此时却听见石洞内吼出了山崩地裂的牛叫声。众人连拉三下,石洞牛连叫三声,最终还是未把牛拉出来。

原来是土地爷知道朱元璋以后会当上明朝开国皇帝,就模仿地牤牛发出吼叫声瞒哄牧主。牧主仔细听了后,判断是石牛发出的声音。后人鉴于朱元璋杀牛惊动土地神的典故,又为此山起别名为“石牛山”,于是此山就有了两个名称。如今游人站在山半坡,仰观巨雕欲飞的石楼,悬崖峭壁浑然一体、直插云霄,且怪石林立,险峰突兀。而两边的东沟、西峡,飞流瀑布,泉水叮咚。沟口还有二龙把门,给人以神话再现的真切感觉。

二是具茨山上的轩辕黄帝的讲武楼。

黄帝讲武楼底长97米,底宽16米,高21米。四周有两米高的石砌围墙;中间建有黄帝庙、天爷阁;庙内塑有黄帝、玉皇大帝、王母娘娘坐像。当年黄帝就坐在这座讲武楼上,除了讲述练兵习武的方略、观看武士们操练演习外,还向他的老师歧伯请教医道。如今游人登临斯楼,眺望远方,视野辽阔,一望无际;环顾四周,地势险要,风景奇特。楼顶上还可看到滔滔黄河向渤海流去,真让人心旷神怡。清晨临楼,一轮红日自东方冉冉升起,万道金光沐浴着山峦群峰,景色分外艳丽;夕阳西下,闪辉的晚霞掩映具茨山,弥漫着斑斑绚烂,让人乐而往返。

三是广成子水帘洞—中华天师第一洞。

传说五千多年前,在大隗山半腰有一条藏风聚气的大沟,沟里有条山洞,洞口飞瀑直下,自空而降,水激石响,如同布帘,形成水帘门,故被称为水帘洞。洞内溪水清洌,石乳琳琅满目,奇形异状,多态多姿,洞内温度冬暖夏凉。著名的大隗将军曾隐居在这洞里,从放马牧童成长到后来名闻遐迩的天师,故又称天师洞。这里也是游人消夏乘凉的绝好景点。

四是黄帝拴马橛。

水帘洞左上侧自然形成石立柱,高8米,直径1.7米。它拔地而起,笔直的矗立山谷之间。当年黄帝经常将马拴在这根石柱上,马缰绳勒在石柱上的斑痕至今清晰可见。后人称之为黄帝拴马橛。水帘洞周围亦有各种药草,歧伯神医也常到这里采集,常与黄帝在这里相遇,聊谈医药健康之道。此神奇的景点,亦能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。

五是玉女洗浴池。

西汉年间,范堂沟与大隗山的中段有个溢水池,一年四季水质清洁,水味清甜。水池周围的居住的百姓常用来浇地、洗衣。可一到半夜就听见水池里有女子说笑、拍水声。一个自称“王半仙”胆大的人蹑手蹑脚来到池外,隐约听到几个女孩在里面洗澡说话,惊得出了一身冷汗,赶紧跑到具茨山上请教正与王莽打仗的刘秀。王半仙将事情的缘由讲了一遍,刘秀坦然告知他“那是玉皇大帝的女儿白天帮俺打仗,夜里跳进水池洗澡解乏。”从此以后,人们就称此水池为玉女洗浴池。从这里流出的水在近处形成了玉女湖,传说黄帝时期歧伯常到此地汲水炮制草药,如今还有人慕名到这里取水泡茶叶等,因此玉女湖之前也称岐黄湖。

六是歧黄芍药园。

此园为医书之祖、黄帝的名臣暨老师岐伯所开垦的一个供药用与观赏的花园。“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”。千百年来,人们把牡丹和芍药,并称为“花中二绝”。在这个当初只有十几亩的芍药园里,芍药与牡丹如同双胞胎姊妹一样,竞相绽放。相传黄帝当时亦常来到此园与歧伯边赏花、边聊芍药的养血敛阴、平抑肝阳、缓急止痛等医道。这个典雅的芍药园,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延伸,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。如今范堂沟硕大无比的芍药园已扩展到西半坡坡底至半拉寨,种植芍药的面积达到亩之多,芍药花品种有一百多个。

每年的五、六月间,芍药园里,繁花似锦,五彩缤纷,姹紫嫣红,争奇斗艳。园中芍药、牡丹散发的馨香,弥漫着整个范堂沟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写的《芍药》诗“浩态狂香昔未逢,红灯烁烁绿盘龙。觉来独对情惊恐,身在仙宫第几重?”被放大制成了彩牌,为范堂沟花香四溢的芍药园做出了典雅的诠释。芍药花语为“美丽动人、依依不舍、难舍难分、真诚不变”,是富贵和美丽的象征。芍药花现又成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,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赏。

七是大隗山七崮堆景区。

范堂沟村东山的七崮堆,东接始祖山风后岭,南依石牛(楼)山,西接大鸿山,形成三面环山之佳景,因黄帝在此问道大隗真人而得名,歧伯亦常来这里与黄帝交谈。这里七峰参列,风光旖旎,山清水秀,林木葱茏,紫藤缠绕,草芳花香。上有七星罩顶,下有山泉溢出。每逢雨过天晴,碧叶银珠,云雾缭绕,蔚为壮观。每每夕阳照耀,与天上云霞交辉相眏,形成“瀑布松衫常带雨,夕阳彩翠忽成岚”的奇丽景观,号称“大隗晴岚”“人间仙境”。而黄帝和歧伯交往的典故也为这个景区平添了许多迷人的风韵,让旅行者到此纷纷拍照留影。

值得一提的是范堂沟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。豫西抗日风起云涌之际,密县南部抗战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。皮定均司令等曾率领八路军的一个营部驻扎在范堂沟村所辖的村庄,并在这里多次筹划作战方略。一九四五年农历二月三日发起的密南土谷山战役大获全胜,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佳景琳琅,不胜枚举。悠久的黄帝与歧伯遗迹与山清水秀、风景如画、五谷丰登、沃野飘香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,这就是值得旅游爱好者遣兴的范堂沟村。近百年来,她以优美的身躯,呵护着这些至为珍贵的历史文化,而范堂沟本身也是神奇美妙传说的化身。村庄名称的由来与两千多年前秦国名相范雎有关。范雎原在魏国受难时受伤躲进具茨山化名“张禄”,在具茨山呆了一年后,被人推荐给秦王封为丞相。他推出的被秦王认可的远交近攻方针使秦国得到很好的发展。任秦相数年之后,范雎回到具茨山里直到寿终。他的后代在此地繁衍生息,故起庄名“范堂沟”,一直传到现在。可以说,拥有历史名胜古山、蕴藏着黄帝和岐黄文化古迹的新密市苟堂镇范堂沟村,不愧为锦绣中原热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如此美景,藏于深山亟待开发……

胸怀憧憬,初心润桑榆;未来可期,使命著华章。

目前,勤劳朴实的范堂沟村正以文化为依托,打造旅游景区。范堂沟的明天一定会破茧成蝶,前景更加灿烂、美好!

笔者寻梦走访后,亦怀着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《题范堂沟》权当本文的结尾:

范堂沟里佳风景,历史文明积淀宏。

讲武区光翻碧浪,岐黄湖水闪阳晶。

轩辕寨外牛眠草,芍药园中花吐英。

拴马橛头缰索落,石楼山顶玉峦铮。

数茬支部游居策,各组村民热望鸣。

璀璨珍珠幽径觅,一朝开发九州惊!

(写于壬寅年兰月上澣)

#原创散文随笔#

感谢浏览,感谢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